首页 > 养殖技术 > 养猪 > 猪的体热平衡及其调节

猪的体热平衡及其调节

发布于:2022-05-30 10:10:11 养猪 阅读:

热环境是指直接与猪的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,包括空气温度、空气湿度、气流和辐射。这四种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影响猪的体热调节。

猪属于恒温动物,在不断变化的热环境中其体温保持相对恒定(39.2℃),这是猪的体热调节机构维持体热平衡的结果。猪的体热调节机能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控制,猪体热调节的过程是通过位于皮肤、内脏和黏膜上的外周温度感受器,将内外温度刺激传至中枢神经系统,在大脑皮质参与下,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和内分泌途径支配行为的、生理的、形态和解剖的适应机构,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。当热环境的变化超出机体的适应和调节范围时,体热调节机能失灵,体热平衡被破坏,出现体内积热或失热过多,引起体温升高或降低,生命机能随之发生障碍,从而影响猪的生产力和健康,甚至危及生命。

体热平衡是指机体产热和散热两个对立过程的动态平衡。猪在生命活动中,机体新陈代谢和进行生产的过程都是耗能产热的,机体通过辐射、对流、传导、蒸发四种散热方式将体内多余的热量向周围环境散发。前三种散热方式统称为非蒸发散热,它与散热表面和环境之间的温差成正比,与散热面积成正比。由于非蒸发散热是猪体温过改变皮肤温度和改变散热面积来实现的,故称为物理调节,例如当环境温度升高时,猪的肢体伸展、表皮毛细血管舒张、被毛竖起加快散热;当环境温度降低时,猪的身体蜷缩、表皮毛细血管收缩、扎堆减少散热。蒸发散热主要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蒸发散热,它与环境温度无关,因此在低温情况下,非蒸发散热量占总散热量比例大;随着环境温度升高,非蒸发散热减小,而蒸发散热占总散热量的比例加大;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,非蒸发散热停止或变为得热,机体只能靠蒸发散热(特别是呼吸蒸发)来维持体热平衡。当非蒸发散热和蒸发散热均不能维持体热平衡时,机体可通过减少或增加产热量来维持其平衡(如肌肉颤抖,提高产热2―5倍,体内糖原分解、脂肪氧化可提供大量热量),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化学调节。猪机体首先进行物理调节,当物理调节不能满足时,再进行化学调节来维持体热平衡。体热平衡还与猪摄入的饲料和饮水的温度有关,当摄入的饲料和饮水的温度高于或低于体温时,其体热平衡也会受到影响,例如夏季饮水温度高会加剧热应激;冬季采食结冻的饲料或饮冷水会加剧冷应激。

猪的体温是衡量体热平衡的指标。猪体内产热大于散热,体温升高;反之,猪体内产热小于散热,体温下降。用猪体温可以说明体热调节与热环境的关系,在一般情况下,猪的体热调节受热环境四个要素的综合作用的制约,环境温度在其中起主导作用,为叙述方便起见,仅以环境温度对机体热平衡的影响来阐述猪的体热调节。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,猪的机体分为四个区域。在某一环境温度下,机体不必进行调节,产热量恰好等于散热量,该温度称为“等热温度”,该环境温度范围称为舒适区。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等热温度时,猪体就以物理调节(即增加或减少散热)来保持体热平衡。仅靠物理调节即可维持体热平衡的环境温度范围称为等热区,等热区的上下界限,分别称为上限临界温度(B')和下限临界温度(B),通话所说的临界温度为下限临界温度。在等热区范围内,体温正常,体产热处于低水平。当环境温度低于下限临界温度时,机体依靠物理调节已不能维持体热平衡,因此在减少散热的同时,必须动用化学调节机能增加产热来补充热量,维持体热平衡。环境温度越低,产热增加越多,直至C点,机体产热机能达到高峰;相反当环境温度高于上限临界温度时,猪体依靠增加散热的物理调节也不能维持体热平衡,必须同时利用化学调节来减少产热,才能保持体温正常。事实上,高温时减少产热的调节并不像低温时增加产热那样有效,因为为了增加散热,呼吸加快、皮肤血液循环加快,结果使气体代谢和物质代谢加强,产热随之增加,所以,高温时机体通过热调节能够维持热平衡的环境温度范围较窄。当环境温度由CC'点继续降低或升高时,机体热调节机能失效,使体内失热或积热,体温降低或升高,出现各种机能障碍,直至死亡。把猪体温相对稳定的环境温度范围称为体热平衡区(CC'),把冻死点到热死点以内的环境温度范围称为生存区(DD')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 12345678@qq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

相关文章

  • 猪的体热平衡及其调节

    猪的体热平衡及其调节

    热环境是指直接与猪的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,包括空气温度、空气湿度、气流和辐射。这四种因...

    2022-05-30